CR Micro(华润微)半导体IC芯片全系列-亿配芯城-2022芯片半导体市场从短到剩
你的位置:CR Micro(华润微)半导体IC芯片全系列-亿配芯城 > 芯片资讯 > 2022芯片半导体市场从短到剩
2022芯片半导体市场从短到剩
发布日期:2024-05-23 07:35     点击次数:200

从2018年起,“缺芯”成为半导体圈的热词,从最开始的汽车芯片传导至工业和消费等领域。很多下游做终端系统或模组的企业出现无米下锅的状况,供需市场的严重失衡带来了价格飞涨和囤积芯片的乱象。

在“缺芯”潮中,有部分芯片价格暴涨超百倍,交付周期长达半年多,芯片甚至被调侃成2021年度最佳理财产品。芯片产业的高热度引起了生产资源倾斜,在中国,除了传统芯片厂继续重金打造“中国芯”外,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等一众新玩家也加入战局。

然而,到了2022年,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其中有一部分芯片从短缺变为过剩,包括部分SoC、MCU、CIS、存储芯片、MLCC、电源管理芯片、面板驱动芯片、射频芯片和MOSFET等,以“消费电子”为主的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电源管理芯片.png

信息源:Omdia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半导体市场出现了连续八季度收入增长的特殊局面,而到了2022年,这种增长趋势被打破,第一个季度首次出现营收萎缩迹象,并持续至今。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为1470亿美元,比上一季度的1580亿美元下降了7%。

野村证券继8月底保守预测今、明两年全球芯片出货成长率之后,在9月初又下修了这两年的成长率。在最新的《全球科技策略》报告中,野村证券将今年全球芯片出货成长率由原先预估的9.9%大砍至5.7%、2023年由衰退0.5%扩大至衰退6%。

而Future Horizons更是大胆预测,当前的半导体超级周期已经接近尾声,继而进入第17次市场低迷阶段,半导体行业正走向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来最大的衰退,也是芯片制造历史上最大的衰退之一。

今年10月,根据台媒《电子时报》报道,供应链消息人士透露,半导体库存满仓乱象加剧,今年5月砍单风暴已蔓延至晶圆代工厂,包括8 英寸和 12 英寸成熟工艺,以及7nm和5nm先进工艺的芯片产能。到了7月份,连龙头台积电也守不住,第三季度起台积电前十大客户陆续砍单,联发科AMD英伟达Marvell意法半导体的订单削减幅度大于预期,并推迟了交货日期。为此,一向以“拼命三郎”著称的台积电也开始鼓励员工放假(除3nm工艺相关员工外)。

ARROW2.png

Arrow:2022年第一季度市场趋势报告部分数据回顾

Arrow.png

2022年第四季度市场趋势报告部分数据回顾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市场预测和Arrow全年的市场趋势报告数据基本吻合,我们可以从采购周期、发货周期和市场价格等角度看到全球芯片市场“从短缺到过剩”的转折过程。

手机SoC陷集体砍单风波

受到疫情后下游拉货动能增强的影响,2020年开始,手机SoC出现涨价潮。其中,联发科4G芯片的涨幅达到了10-15%,5G芯片的涨幅约为5%;而高通则甚至借着芯片的迭代涨价60%。2020年,小米推出小米10时,小米创始人雷军发博回应涨价的质疑,他表示:“高通骁龙865处理器比上一代骁龙855贵了整整一倍。”

然而,这种需求市场在2022年彻底被打破,全球手机销量出现全面下滑的态势。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换机意愿十分低迷。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过31个月,但在2019年时,该周期为16~18个月。

市场面,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至2.97亿部。Strategy Analytics高级总监隋倩表示:“这是智能手机销量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年度下滑。” IDC更是预测,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减少6.5%至12.7亿台,退回到2014年的水平。

以手机巨头三星为例,根据ETNews的消息,三星越南的智能手机工厂计划于今年12月份停工两周,这被视为三星为去库存所采取的措施。而早在今年的7月,就有媒体爆出,供应链陆续收到三星电子的通知,原定暂停订货至7月底的时程延后到至少8月底,部分品项年底前都不会再进货。

从下游市场的过剩传递到上游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到了今年年中,各大手机芯片厂商坐不住了,纷纷开始砍单。据悉,高通已经减少骁龙8系列订单约15%,并将在年底把两款旗舰移动芯片SM8450与SM8475降价30-40%,联发科砍单20%,苹果高端芯片A15、A16的砍单比例更是高达4~5成,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台积电开始鼓励休假一说。

消费类MCU一天一价

作为一个具有处理器、存储器和外围设备的独立系统,MCU在各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因此,在“缺芯潮”中,各大MCU厂商均出现交期严重延长的情况,部分甚至达到了40周以上,同时MCU成为涨价常青树,几乎所有的国内外厂商都在涨价,堪称2021年度最佳理财产品。

该数据与Arrow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市场趋势报告中MCU的市场情况基本吻合。

以霸屏芯片热搜型号排行榜15个月以上的STM32F103RCT6为例,这款芯片在涨价前的平均售价约为8.6元/颗,而在涨价潮的推动下,竟然达到了210元/颗之巨,直接翻了23倍左右。

MCU芯片.png

信息源:IC Insights

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MCU总出货量达到了309亿颗,比2020年增长了12%;MCU销售额随着2021年经济复苏的强劲增长而攀升23%,达到创纪录的196亿美元;MCU平均售价(ASP)为0.64美元,上涨了10%,这是近25年来的最大涨幅。

IC Insights预测,在未来五年(2021年~2026年)中,MCU总出货量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达到358亿颗;MCU总销售额将以6.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达到272亿美元;MCU的ASP将以3.5%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

嵌入式元器件.png

2022年嵌入式元器件市场趋势预测回顾

这一趋势预计和Arrow对2022年MCU市场交付时间和价格的趋势解读是相吻合的。

虽然MCU在大势上是增长的,但是目前MCU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边是消费类MCU市场已经出现量价齐跌,另一边是车规级MCU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意法半导体的一款型号为STM32F103C8T66的MCU为例,今年3月份市场上的报价是70元,而到了7月份就已经拦腰降价到了32元。市场消息显示,目前价格大幅下跌的MCU主要是国际大厂的消费类产品,都是在芯片缺货潮中涨价最凶的头部品牌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级、车规级MCU的价格依然坚挺,有时甚至“一芯难求”。上海赛格电子市场商户刘学风在今年8月份时透露:“以英飞凌的一款型号为F505CALMCANP的MCU为例,一周前还能找到渠道拿货,需要等待2周左右的时间,报价为500元一颗,但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货了,等待的时间并不确定。”

导致这种差异化的原因主要是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音箱、电视机等出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跌,大众对2022年的消费电子市场走向普遍持悲观态度。但在工业级、车规级市场,受到工业4.0以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驱动,对MCU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因此依旧是需求市场。

CIS将出现13年来的首次下滑

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 2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CIS(CMOS Image Sensor)一直保持着比较强劲的增长,这使得CIS成为了光电半导体市场中最大类的产品,占据了整个光电半导体市场40%的年销售额。

芯片销售.png

信息源:IC Insights

然而,受到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全球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出现疲软状态,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滑、手机摄像头增长缓慢,这使得CIS市场出现了13年来的首次下滑。IC Insights预测,2022年CIS全球出货量将同比下滑11%至61亿颗(减少了8亿颗),全球CIS销售额将同比下滑7%至186 亿美元。

事实上,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今年7月份,国内多家CIS厂商的库存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豪威集团旗下的思比科约200KK,主攻中低端市场的格科微最多,达到了300KK,主攻安防市场的思特威的库存相对低一些,但也有100KK。

对此,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中国Android品牌手机的CCM(摄像头模组)与镜头出货量,预计Q3 年减幅度达20~30%。中国Android品牌的前五大CIS供应商总库存已超过5.5亿颗。”

存储芯片价格暴跌超过五成

在过去的几年中,疫情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开始转变,居家办公、线上学习等需求增加,使得PC、平板电脑和手机等消费电子的需求量快速上升,存储芯片作为这些设备的重要零部件,市场规模同步扩大。

根据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存储器营收相比2020年增加了413亿美元,增长率达到33.2%,占2021年半导体总体销售额的27.9%。但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预测,存储市场每2~3年会有市场波动周期,因此尽管2021年增长迅猛,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存储市场将进入增长缓慢阶段;在逐渐进入供过于求的周期后,CR Micro(华润微)半导体IC芯片 2023整个存储市场的价格也均会有所下滑。

美光芯片.png

从市场面来验证,根据DIGITIMES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开始,存储器需求呈现疲软状态,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科技存储器事业合计营收跌至256亿美元,同比下降20%。DIGITIMES Research预测,今年第四季,负面因素将持续,三大厂存储器事业合计营收同比下降恐扩大至28%。

储存芯片.png

2022年存储器市场趋势预测回顾

这组数据和Arrow对2022年存储市场交付时间和价格的趋势解读是相吻合的,比如DRAM的交期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大幅缩短,从原来的23-28周下调至15-25周,而其价格则早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就已经开始回落。

有分析机构指出,DRAM芯片跌价幅度最大,最高幅度达到八成,例如去年售价3000元的DDR5内存条如今只要600元左右;NAND flash存储芯片的降幅相对小一些,以NAND flash芯片开发的固态硬盘价格今年以来普遍跌价三成,最高跌幅超过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SK海力士、镁光等企业正在扎堆减产,应对库存问题节约资本开支,并且还推迟了先进技术的进展,以应对存储器需求的疲软态势。就在近期,美光表示:“由于需求低迷,目前公司正在清库存,所以要收缩DRAM内存和NAND闪存的生产计划,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光将会削减20%的产量。”

MLCC进入下行调整大周期

MLCC被称为电子行业的“大米”,几乎是所有电子系统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一旦出现短缺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正因为如此,当2018年整体电子市场向好时,MLCC市场景气度提升明显,村田、太阳诱电、TDK、三星电机、风华高科国巨京瓷等纷纷对外公布扩产计划,而新产线的投产时间集中在2019年末至2021年之间。

随着MLCC扩产潮产能在这几年的不断释放,叠加上今年来消费电子市场的不景气,供大于求的市场迅速形成,价格跌跌不休。今年2季度以来,村田、三星电机、太阳诱电、三环集团、风华高科等MLCC企业财报表现持续下滑。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到旺季不旺与ODM拉货态度保守的双重夹击,截至11月上旬,MLCC供应商自有库存水位平均仍在大约90天,而渠道代理商端平均库存也落在90~100天,若加上大型ODM目前MLCC平均库存仍在3~4周(约30天),距离整体市场(合计代理商、供应商、ODM)平均健康水位120天仍有一段距离。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今年第四季度,MLCC供应商平均订单出货比值将继续下滑至0.81,被动元件大厂库存不断攀升,只能持续削价缓解压力。

MLCC电容.png

Arrow:2022年第四季度MLCC市场趋势预测回顾

这组数据和Arrow对2022年MLCC市场价格的趋势解读有所不同,Arrow对MLCC价格的预判还是相对乐观的,这可能是出于对工业级、车规级MLCC市场价格向好的考量。

事实上,在车规级MLCC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的村田的确正在进行逆周期的投资,车用产能扩建持续每年10%成长,2023年第二季后陆续在日本福井、出云、菲律宾厂三地增产共30亿颗/月,总产能来到250亿颗/月。这种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Arrow的市场预估是相匹配的。

电源管理芯片

受到工业三表、5G、物联网和汽车用传感器市场的扩张推动,方正证券研究所认为全球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251亿美元扩张至2026的550亿美元。

半导体.png

信息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无独有偶,TrendForce集邦咨询在去年年底时曾表示,由于电源管理晶片属于半导体缺货潮的短料,至今涨价态势依然持续,预估2021年平均销售单价(ASP)年涨幅近10%,创下近六年来最高。

然而到了2022年,同样是受到手机、电视机、PC等终端消费电子市场下滑的影响,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需求疲软,部分芯片陆续出现价格下跌的状况。

而这轮下行的市场预期最早来自于今年年中德州仪器对客户的通知:“下半年供应短缺将缓解,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芯片涨价潮或将结束。”这一消息被业内解读为,芯片缺货高峰期已过,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拐点或早于预期到来。

TrendForce指出,2022年上半年,面板、家电、消费电子、笔记本电脑等市场对功能与结构相对简单的线性稳压器、开关稳压器需求降低,预计订单甚至会出现下调15~30%的情况。交期稍长的多通道电源管理芯片目前处于OEM和ODM控制库存少于2个月的过程中,下半年预计也将出现价格竞争压力。

事实证明,以德州仪器一颗型号为TPS61021ADSGR的电源管理芯片为例,2021年顶峰时,市场价格在45元/颗左右,而到了今年6月份,该款芯片的价格已降至5-6元/颗,而在某些采购网站上,甚至可以看到该芯片现货价格最低已跌至1元/颗。

对于以上现象,德州仪器方面表示:“这种情况多半是一些未经授权的贸易商从市面上获得的公司产品并进行转售,而这些销售渠道是不受芯片原厂认可的。”言外之意,用户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以次充好,甚至是套牌芯片等。

电子元器件.png

2022年第四季度模拟市场趋势预测回顾

关于以上预判,和Arrow对2022年稳压器和电源芯片市场供货周期和价格的趋势解读近似,只是Arrow对整体市场并没有那么悲观,给出的是平稳的预测,理由可能是对整体模拟市场的看好,包括汽车、工业等市场。

驱动芯片降价,厂商宁愿违约也要砍单

从2021年初开始,显示驱动芯片(DDI)持续涨价。禹创半导体驱动芯片销售总监Jill曾表示,“显示驱动芯片从2020年Q3就开始缺货,到现在供应缺口一直在扩大,目前只能供应市场需求的50%,小客户甚至无法供货,紧张状况预估到2022年。”

但到了2021年年底,随着晶圆厂的扩产,显示驱动芯片产能逐渐增加,而终端需求增速反而不达预期,显示驱动芯片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价格停止上涨。

根据台媒报道,2022年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在减少投片、协商代工封测价格折扣的同时,相互之间的价格战风险也已浮现,不少中小DDI公司价格已跌破底线,联咏和其他头部厂商不排除也将跟进以消化大量库存。显示行业巨头三星也开始暂停拉货,并全面退出LCD面板竞争,多家面板厂反映已接到三星暂停采购通知。另一方面,根据代工厂力积电透露,对于DDIC芯片库存的巨大压力,已经有客户出现宁愿支付违约金也要减少库存压力的情况。

芯片半导体.png

信息源: JW Insights集微咨询

JW Insights集微咨询预计,2022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达127亿美元,同比下降5.93%。

Sigmaintell群智咨询指出,进入2022年第四季度,消费电子终端的需求仍无回升势头,DDIC价格持续走低,同时订单减少的压力已由下游全面传导至晶圆代工行业。显示驱动芯片供需关系已经出现反转,业界需要相当长的库存调整周期来适应需求的快速减退,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寒潮可能延续至2023年底。

射频芯片赛道,国产内卷加剧

近几年,随着5G、WiFi6/6E、GNSS、RFID的商业场景不断落地,射频芯片需求量不断攀升。除了射频收发芯片3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外,射频前端市场也不小。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6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将达到210亿美元,2019年至2026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3%。另根据Yole Developmen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射频前端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而三年前,这一数字仅为3亿美元,三年时间市场扩张了六倍。

面对产业升级以及长期看好的射频市场,本土企业纷纷涌入射频芯片赛道。国内的射频芯片赛道处于一种高端待突破,中低端竞争白热化的状态。再加上当前国内手机市场的疲软,本土射频厂商去年囤积了很多库存,今年都在全力销库存,这导致相关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调的状况。据悉,有些公司甚至在以低于成本价20%-50%的价格在促销产品,因此今年一定会加速射频前端厂商的洗牌。有行业专家预测:短则3年,长则5年,如果不能上市或被并购,最后很多企业将面临出局。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类型的芯片以外,根据Digitimes的消息,消费电子MOSFET也在面临高库存压力,业界传出,小信号、通用型MOSFET库存水位落在3-4个月水准者不在少数,ODM、芯片商达首波降价协议。

回顾2022年,半导体市场险象环生

2022年,全球市场从全面缺芯走向结构性缺芯,部分以消费类市场为主的SoC、MCU、CIS、存储芯片、MLCC、电源管理芯片、面板驱动芯片、射频芯片和小信号MOSFET等电子元器件出现了从“缺芯”到“过剩”的转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企业的境遇可谓是险象环生,能顺利地度过这个下行大周期已是不易。

但和消费电子市场的低迷不同,工业和汽车电子市场将依旧焕发生机。